新闻动态
热点资讯
-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56 点击次数:96
这是彭老总与胡宗南之间唯一一次的大规模兵团战斗,也是打开进军大西北通道的关键一役。这场战斗不仅重创了胡宗南的部队,还深刻改变了西北的战略局势。而罗局镇阻击战正是这场胜利的核心,我军在高昂的代价下表现出了超凡的决心和勇气。尽管我方伤亡达4700人,但成功歼灭了胡宗南部队的4.3万兵力。
1946年6月,胡宗南联合的反攻西安失败后,撤退至泾河以西的西府一带。他把精锐部队集中在扶风县以南,渭河以北的陇海铁路一带,另有三个师驻守秦岭一带,最后由五十七师第214师坚守宝鸡,而第一军则防守凤县以南。马步芳的陇东兵团驻扎在邠县、栒邑县一带,马鸿逵的兵团则守卫永寿县、麟游县和崔木镇。两马兵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,一旦形势不利,就能迅速退回平凉县,保护自身。
展开剩余76%双方互不信任,这注定了这场战争的复杂性。6月20日,华北的第十八、第十九兵团与我军一野战军成功会师,合计兵力达到三十二万。但即便兵力雄厚,我军仍未具备同时消灭胡马集团的能力,因此必须分割击破。经过深思熟虑,彭老总与中央军委决定先打胡宗南,再打马家军,采取“钳马打胡”的战略。与此同时,马家军并未意识到十九兵团已经进入陕西,直到马继援进攻泾阳时,侦察人员才开始留意胡宗南部队的动向。
经过两天的侦察,我军决定在三原附近集中三个军,进行有效的阻击,并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。就在我军准备阶段,胡宗南与马家军之间发生了小规模的摩擦。马家军因为胡宗南放弃延安的决定心生不满,甚至在战场上对其进行疏远。胡宗南的亲军裴昌会在视察第119军驻地时,军长曾当面向其提问,希望得知友军卢忠良兵团的驻防情况,但始终未得到答复。这一矛盾未得到妥善处理,给敌方防线带来了隐患。
7月6日,一野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,明确部署了各个兵团的任务。十九兵团负责牵制青宁二马的任务,特别是在乾县和礼县一带构筑防线,阻敌前进。第十八兵团则留守西安,并加派第七军沿公路展开进攻,最终配合第二兵团包围并歼灭胡宗南的第十八兵团主力。与此同时,第一和第二兵团的密切配合将使敌军陷入困境。罗局镇,位于岐山、扶风和眉县的交界处,是通向宝鸡的战略要地,扼守着敌军西撤的关键通道,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。
会后,彭老总单独召见第二兵团第四军军长,并要求他们必须坚守罗局镇。这一地点的防守关系到我军能否困住胡宗南的六个军,而第四军的表现对全军士气至关重要。军长当场立下誓言,誓死守住这一关键阵地。当天,彭老总指派骑兵连进入邠县搜寻青马部队,并派遣一个师进攻斜谷口的三十六军。
10日,我军按计划展开进攻,许光达带领第二兵团成功穿越敌方防线。敌军在接到报告后,误认为是地方游击队的袭扰,直到第119军察觉到不对劲,才开始有所反应。进攻罗局镇的主力是第二兵团第四军,在许光达的指挥下,第十师成为先锋,率先进入罗局镇清扫障碍。刘懋功师长凭借丰富的指挥经验,主动请战,带领第十师全速前进。经过连续的急行军,第十师于凌晨抵达罗局镇,并迅速占领了两个关键要地,敌军的撤退通道被切断。
11日下午,第十师经过近11小时的行军,成功控制了敌244师和247师的外围防线。敌军主力被困在我军包围圈中,短时间内未能组织有效反抗。与此同时,胡宗南命令三十八军和六十五军策划次日进攻罗局镇,但此时第十师已经在坚守阵地,面对敌军的多次猛烈进攻,始终不动摇。
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,敌军的进攻未能突破我方防线。到上午10点半,敌军战术调整,派遣500多名步兵,在二十门火炮的掩护下展开波浪式冲锋。尽管敌人不断增援,我军第十师依然顽强抵抗,直到午后主力部队抵达并展开猛烈炮火,敌军最终全线溃败。整场战斗在40分钟内彻底打破敌人阵地。
罗局镇战役中,第十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伤亡达到2000人,但他们成功地守住了战略要地,为我军接下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战后,彭老总高度赞扬了第十师的英勇表现,称其为全军的楷模。
发布于:天津市